找准此穴,把最底层的瘀血,寒湿,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排出来!

找准此穴,把最底层的瘀血,寒湿,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排出来!

文章图片

找准此穴,把最底层的瘀血,寒湿,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排出来!
“人过三十最怕老” , 男怕年老体虚 , 女怕年老色衰 。


今天咱们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。 人年纪大了一点后就要面临衰老 , 所谓肾虚易老 , 中医对于衰老就是指向肾虚 , 肾精被消耗了 。 肾喜热恶寒 , 所以排肾寒也就等于强肾 , 借艾灸之力灸穴位排肾寒的道家功法 , 每个人都可以学做起来 。


这个锦囊其实就是两个穴位:按压一个穴 , 排肾寒;艾灸一个穴 , 几乎可搞定一切寒湿痰瘀 。 坚持下下 , 按照这两个方法来 , 可瞬间年轻3-5岁!


一、肓俞穴
【找准此穴,把最底层的瘀血,寒湿,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排出来!】

第一个在肚脐旁的肓俞穴 。 按压肓俞最排肾寒 , 可通肾精 。





取平开肚脐一厘米处左右按压此处到底停留30秒 , 放开 。 重复这个按压动作10次以上 , 敏感人可以感到双脚心变暖 。 我个人感觉如同洗热水澡热水顺股间到脚心的感觉为有效 。 大体的位置在肓俞附近 。 做出热感即可 , 不必过于纠结穴位定位 。 ”


一、膏肓穴


第二个在背部的膏肓穴 。





孙思邈 , 在《千金方·杂病第七》中说 , 膏肓穴无所不治: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、五劳七伤及梦失精、上气咳逆、痰火发狂、健忘、胎前产后等 , 百病无所不疗 。 药王的话并不夸张 , 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(注: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 , 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) 。


艾灸膏肓穴 , 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 , 寒湿 , 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 , 投入产出比相当高 , 如果吃药 , 要吃好几千块才能打出这些 。


膏肓穴:尤擅虚劳证!


我们都知道“若要安 , 三里常不干” , 说的是足三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, 殊不知 , 《针灸问对》的原文其实是这样记载的:“若要安 , 膏肓、三里常不干”!也就是说 , 由于足三里太过深入人心 , 导致膏肓被人们忽略了 。


据正史记载 , “药王”孙思邈年少时身体羸弱 , 但最终却活了101岁 , 他之所以能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岁之寿 , 艾灸功不可没!而孙思邈最常使用的穴位就是膏肓和足三里 。


他在《千金方》中 , 将膏肓穴推崇到极致 , 说“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、五劳七伤及梦失精、上气咳逆、痰火发狂、健忘、胎前产后等 , 百病无所不疗”!就是说 , 膏肓可治百病 , 尤其在虚劳症的治疗上 , 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。


历代医家也认为 , 膏肓穴有补益虚损、养肺调心的作用 ,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、气喘、骨蒸盗汗、肺痨等病症;心气不足、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、健忘、遗精等病症;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。
当久病不愈 , 身体羸弱消瘦时 , 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 , 此时最适宜重灸膏肓穴 , 只要灸量足够 , 就可以起到扶阳固卫、济阴安营、调和气血的作用 , 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。





艾灸膏肓穴的疗效会让人比较有动力坚持 , 一般艾灸两三天肚子会咕咕响 , 就是那些寒湿痰瘀的垃圾被打下来 , 第二天大便会很精彩 , 有血拉血 , 有痰拉痰 , 体质偏寒的 , 可能有排寒反应 , 比如肚子或腿发凉 。 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。 如果灸一个星期 , 一点动静都没有 , 说明身体很干净 。 没有艾灸习惯的话 , 也可以做这个导引动作 , 拉升和调整膏肓处 。


做的时候 , 注意不耸肩 , 不塌腰 , 不转胯 , 由肩胛带动手臂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