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“活字典”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白叟“一笔一辈子”

本文转自:中国新闻网
乡村“活字典”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白叟“一笔一辈子”
文章图片
章林桥翻阅村志周健摄
中新网绍兴11月24日电(项菁周健)1979年 , 全村第一个女驾驶员——章月芹;1981年 , 全村第一座三层楼——章高生;1987年 , 全村第一台彩电——章仲苗……
这个小山村——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和乡姚绍畈村岩畈自然村 , 为何记载了如斯细致的信息?
原来 , 村里有一位爱观察、爱串门、爱记实的90岁白叟章林桥 。 70多年来 , 他连续记实村里的大小事 , 至今已书写近百万字的村志 。 四周有的村民觉得他“很奇葩” , 但他更像一本乡村“活字典” , 熟知家乡的古往今来和点滴变化 。
乡村“活字典”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白叟“一笔一辈子”
文章图片
柜子里的档案盒周健摄
1951年 , 岩畈村实行土地改革;1995年 , 全村开始安装有线电视;2006年 , 岩畈村道路硬化……一页页老旧的纸张上 , 清楚地叙述着村庄的故事 。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, 这些“村里大事”章林桥全都记得 。
章林桥向采访人员回忆 , 小时候老师说他是“一块会读书的好料子” , “学习成绩优良 , 闲话许多” 。
1955年开始 , 年青的章林桥先后在岩畈村做会计、当老师 。 章林桥先容说 , 他能够持续记实村里事情 , 和自己从事的工作也有联系关系 。
更多内容↓↓↓这本乡村“活字典”有时也像“百事通” , 甚至还当过“和事佬” 。
章林桥回忆道 , “以前派出所找不到村民 , 或者村民要找人来维修家电 , 就会来问我要相应的联系方式 。 ”
他还举例称 , 村里一户人家的父亲和儿子曾在赡养费题目上各执一词 , 后来 , 这对父子找到自己 , “我翻了翻赡养费记实 , 给他们看 , 矛盾就解决了” 。
20世纪80年代前后 , 中国改革开放春风吹进了农村 , 岩畈村变化翻天覆地 。 在章林桥的记事本上 , 密密麻麻写着“百个第一” , “1982年 , 全村第一只手摇电话——章高生;1988年 , 全村第一台冰箱——章尧法……” , 基层发展变化跃然纸上 。
村里还有走出国门的人 。 章林桥说 , 近年来村里有不少人走出国门 , 有的创业、有的求学 , 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迹 , 好比2020年 , 有村民前往非洲进行劳务输出 , 有村民在美国纽约大学就读 。
“处处体现时代在提高啊!”章林桥感触道 。
如今 , 固然已到鲐背之年 , 但章林桥依然喜欢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。 在他看来 , 通过这些流动可以熟悉一些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 , 利便自己收集、整合所需的文史资料 。
“我会一直写下去 , 以后会把记录下来的内容捐赠给有需要的政府部门 , 让专业人士进行保管或者再利用 。 ”章林桥还同时袒露 ,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书 , 但愿将自己记实的1943年至2023年岩畈村“大事小情”收拾整顿成书出版 。
采访结束时 , 章林桥给采访人员递来笔和纸 , 但愿能留下联系方式 。 “我要把今天你们来采访的事也记录下来 。 ”章林桥笑着说 。 (完)
更多内容↓↓↓本文转自:中国新闻网
乡村“活字典”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白叟“一笔一辈子”
文章图片
章林桥翻阅村志周健摄
中新网绍兴11月24日电(项菁周健)1979年 , 全村第一个女驾驶员——章月芹;1981年 , 全村第一座三层楼——章高生;1987年 , 全村第一台彩电——章仲苗……
这个小山村——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和乡姚绍畈村岩畈自然村 , 为何记载了如斯细致的信息?
乡村“活字典”记载近百万字 鲐背白叟“一笔一辈子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