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释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下一句是什么

基本信息
作者
李白
出处
【注释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下一句是什么】唐诗三百首
作品体裁
七言绝句
作品类型
触景生情
课本阶段
二年级上
主题
情怀、赞颂、大自然、热爱
写景
瀑布
名山
庐山
创作年代


注释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下一句是什么

文章插图

唐 李白
日照香炉生紫烟,
遥看瀑布挂前川 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
疑是银河落九天 。
注释
1
香炉:指香炉峰 。
2
紫烟:指日光透过云雾,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。
3
遥看:从远处看 。
4
挂:悬挂 。
5
前川:一作“长川” 。河流,这里指瀑布 。
6
直:笔直 。
7
三千尺:形容山高 。这里是夸张的说法,不是实指 。
8
疑:怀疑 。
9
银河: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。
10
九天:一作“半天” 。[8]
译文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 。
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,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。[9]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 。
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,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。[9]
摘要
《望庐山瀑布》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。这首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,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,把瀑布勾画得出神入化,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,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。[7]
作品赏析
这是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。
首句“日照香炉生紫烟” 。“香炉”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。此峰在庐山西北,形状尖圆,像座香炉 。由于瀑布飞泻,水气蒸腾而上,在丽日照耀下,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。一个“生”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。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,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。
次句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 。“遥看瀑布”四字照应了题目《望庐山瀑布》 。“挂前川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。“挂”字化动为静,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。
第三句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。“飞流”表现瀑布凌空而出,喷涌飞泻 。“直下”既写出岩壁的陡峭,又写出水流之急 。“三千尺”极力夸张,写山的高峻 。
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,于是接着第四句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 。说这“飞流直下”的瀑布,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。一个“疑”,用得空灵活泼,若真若幻,引人遐想,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。[3]
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、夸张和想象,构思奇特,语言生动形象、洗炼明快 。[3]
创作背景
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(唐玄宗开元十三年)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。[6][1]
作品评价
宋代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》卷四: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:“海风吹不断,江月照还空 。”磊落清壮,语简而意尽,优于绝句多矣 。
宋代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二:徐凝《瀑布》诗云:“千古犹疑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 。”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,独未见李白诗耳 。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诗云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 。故东坡云:“帝遣银河一派垂,古来惟有谪仙词 。”以余观之,银河一派,犹涉比类,未若白前篇云:“海风吹不断,江月照还空”,凿空道出,为可喜也 。
元代韦居安《梅磵诗话》:李太白《庐山瀑布》诗有“海风吹不断,江月照还空”二句“语简意足,优于绝句,真古今绝唱”,“非历览此景,不足以见诗之妙” 。……有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句,东坡尝称美之 。
明代高棅《唐诗品汇》:刘云:奇夐不复可道 。又云:以为银河,犹未免俗耳 。
清高宗敕编《唐宋诗醇》:苏轼曰:仆初入庐山,有陈令举《庐山记》见示者,且行且读,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,不觉失笑 。开元寺主求诗,为作一绝,云:“帝遣银河一派垂,古来惟有谪仙词 。飞流溅沫知多少,不为徐凝洗恶诗 。”
清代宋宗元《网师园唐诗笺》: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 。
日本近藤元粹《李太白诗醇》:严云:亦是眼前喻法 。何以使后人推重?试参之 。[5][4][2]
作者简介

注释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下一句是什么

文章插图

李白
李白(701年—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诗人,自言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,汉飞将军李广后裔,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,与李唐皇室同宗 。
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(742年)供奉翰林,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 。天宝十一年(752年),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、临洺、清漳等地 。十月,抵幽州 。初有立功边疆思想,在边地习骑射 。后发现安禄山野心,登黄金台痛哭 。不久即离幽州南下 。安史之乱爆发时,李白游华山,南下回宣城,后上庐山 。至德元年(756年),李白被三次邀请,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 。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,李白也获罪入狱 。幸得郭子仪力保,方得免死,改为流徙夜郎(今贵州关岭县一带),在途经巫山时遇赦 。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,于宝应元年(762年)病逝于寓所,终年61岁,葬当涂龙山 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“志在青山”的遗愿,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。
李白有“诗仙”、“诗侠”、“酒仙”、“谪仙人”等称呼,活跃于盛唐,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。与杜甫合称“李杜”,被贺知章惊呼为“天上谪仙”、“李谪仙” 。
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,浪漫奔放,意境独特,才华洋溢,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。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