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河 热河李治


热河 热河李治

文章插图
大家好,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。热河李治,热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柯劭文著《清史稿》——志二十九——《热河》 , 其中记载:“古武列水 。
2、西源固都尔呼河,自丰宁入 , 纳中源茅沟河即默沁河,东源赛音河,迳磬锤峰 , 合温泉(这温泉温度不高 。
3、冬季常在8℃左右,而夏季一般与气温持平 。
4、它是山庄内湖水的来源之一,一年四季胜景不衰 。
5、春季水清见底 , 鱼戏池中;夏季垂柳浮萍,蝉唱晚晴;秋季荷香阵阵,松菊争艳;严冬来临,别处雪填冰冻 , 泉口处却是碧波荡漾,暖意融融 。
6、)始曰热河 。
7、”热河又叫武列河,“武烈河”是我们当前对这条河流的通常称谓 。
【热河 热河李治】8、历史上曾称为“三藏水”、“武列水”、“热河”、“武列河” 。
9、武烈河全长96公里,流域面积2580平方公里 。
10、“武烈河”源头有三处,其一是发源于今内蒙古境内的固都尔乎山麓的一条河流 , 初始称“固都尔呼河”(又名:十八尔台河) 。
11、流入承德市境内 , 与发源于隆化和围场交界敖包山西麓的鹦鹉河相交汇,从此称“鹦鹉河”(古称:西藏水),此河为“武烈河”三个源头中的西部水源 , 经隆化县荒地、章吉营,于中关镇和另外支流交会 。
12、其二是发源于今隆化县境内茅荆坝森林公园的“茅沟河”(又名:默沁河 。
13、古称:中藏水),此河为“武烈河”三个源头中的中部水源,流经茅荆坝镇、七家镇、两家镇、岗子乡,中途又汇聚了一些温泉 , 于隆化县中关镇和另外支流交汇 。
14、其三是发源于今承德县北大山森林公园的“玉带河”(又名:赛音郭勒河 。
15、古称:东藏水),此河为“武烈河”三个源头中的东部水源,流经汤泉,于承德县高寺台镇和另外两条支流交汇 。
16、这三条河流在隆化县中关镇至高寺台镇地域相交汇,始称为“武烈河”,继续南下由北向南纵贯承德市区 , 在市区段经行16.4公里后于冯营子乡汇入“滦河”(古称:濡水) 。
17、“武烈河”最早记载见诸于北魏郦道元所著《水经注》,笔者为此专门查阅了《水经注》原文,此段文字记载于《水经注》——卷十四——“濡水”篇 。
18、节选原文如下:“濡水又东南流,武列水入焉 。
19、其水三川派合 。
20、西源右为溪水,亦曰西藏水(今鹦鹉河),东南流出溪,与蟠泉水(隆河,从隆化县城东北发源 , 经韩麻营向东南汇入鹦鹉河,现已干涸无可考 。
21、笔者注 。
22、)合 。
23、泉发州(北魏时期:安州,今隆化县境内)东十五里 , 东流九十里 , 东注西藏水 。
24、西藏水又西南流,东藏水(今玉带河)注之 。
25、水出东溪,一曰东藏水 , 西南流出谷,与中藏水(今茅沟河)合 。
26、水导中溪,南流出谷,南注东藏水,故目其川曰三藏川(今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至承德县高寺台镇一带),水曰三藏水(今武烈河上半段的古代称谓) 。
27、东藏水又南 , 右入西藏水,乱流左会龙泉水(应为东岸一小溪,今已干涸无可考) 。
28、水出东山下,渊深不测 。
29、其水西南流注于三藏水,三藏水又西南流 , 与龙刍水(应为今狮子沟旱河前身)合,西出于龙刍之溪,东流入三藏水,又东南流,迳武列溪(大概在今万树园小区一带开始称为“武烈河”),谓之武列水 。
30、”据此文字记述,笔者专门查询了中国卫星地图,地理信息与这段文字记载相合 。
31、三条源流中,“鹦鹉河”与“茅沟河”在隆化县中关镇汇合后向南流至承德县高寺台镇(古称“三藏口”或“三藏川”)后与“玉带河”交汇,从此始称“三藏水” 。
32、后继续向南经承德市双桥区双峰寺镇、狮子沟镇,在此,又有狮子沟河(古称:龙刍水,现已成为旱河)汇入 , 在流经磬锤峰山脚一带始称为“武列水”,最后流经双桥区东侧,直至冯营子镇汇入滦河 。
33、这也是“武烈河”古称“三藏水”、“武列水”的渊源出处 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 ,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。